第(3/3)页 不幸的是,除了赶跑法国军舰四周的飞鸟外,绝大部分炮弹都在船舷左侧,进而溅起高高的水柱。未等水柱落下,“共和国号”的全体官兵便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火药硝烟味。 仅仅过了3分钟不到,“共和国号”再度遭受袭击。与第一次不同,此时部分炮弹飞落到船舷右侧,感觉船体中部在承受数次打击后,有了一丝轻微的震动。 “报告损失情况!”舰长萨巴朗上校在大声疾呼。 “报告上校!船体被实心穿甲弹击中四处,前甲板一处船舷及旗杆受到轻度损害,均不影响航行,目前无人员损失。”很快,检查完损失情况的值班中尉,赶过来向舰长报告。 “很好,让炮手们记住,进入最佳射程是350码。未等命令下达,任何人不得开火,务必一次齐射,就把对方旗舰的炮舱全部炸开花。”萨巴朗上校对着传令官下达命令。 或许是看到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法普联合舰队,居然对自己实施了突袭;或许是感受到巨大法国旗舰的恐惧压迫感,几乎令人窒息,俄国舰队指挥官使用了一种弱者对强者的战术策略。 那就是己方的攻击首先是利用远程火炮的强大威力,事先破坏对手的桅杆、风帆、船舷或是烟筒,打击后者的机动航行能力;随后,再行攻击或是从容撤退。 这是一类将自己摆在弱者地位的有效海战方式,法国人在对付英国舰队威胁时,也时常使用,并在七年战争中,获得过不少胜利。 只是这类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太过保守,而且仅适宜在无风,或处于有利风向的状态下使用,因为一则在逆风中,现行舰炮难以估算到远距离的准确性,精确度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炮弹随着飞行距离的增加威力会大大减小,此时远程火炮的齐射,事实上成为无目的漫射。 由于没有任何两门炮或者炮弹能完全一样,火药的数量也是次次不同的。在宽松的炮膛中炮弹未必每次都能处在中心线上,每次射击的后坐力也会改变火炮的位置,从来没有哪次船侧的一排火炮能准确地线形依次射出。虽然大部分火炮的射程都能达到上干码,但实际有效射程只在80到350码之间。 更为麻烦的是,法国旗舰没有所谓的软肋,桅杆与风帆。至于烟筒,都是特殊加固的,有石棉和铁丝网覆盖周边做缓冲。 现在,“共和国号”准备死死咬住俄国人的旗舰,旨在接触敌方近距离的时候,利用有效射程范围短时间内,集中优势火力攻击对方甲板下方的炮舱,令其完全或大部分丧失还击能力。 这是一种海上强者的主动攻击行为,英国舰队指挥官最擅长使用,现在轮到对俄国人有心理优势的法国海军来使用这一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