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庄园里面! 李根和学院的少年,自然也听到了长安城,震耳欲聋的欢呼和呐喊声。 李根微笑着走到学堂外面。 他知道,这场大战,终究是大唐完胜。 历史上,在没有望远镜和滑雪板的加持下,唐军依然是大胜。 更何况,现在有了望远镜和滑雪板的加持,再加上适逢突厥遭遇百年不遇之暴雪。 这本就是一场大人与小孩的较量。 还未开始,就注定大人赢了。 午膳前,程处默兄弟俩,骑乘骏马奔驰而来。 “七弟,俺爹大胜而归,活捉突利狗贼。” “今日俺当与七弟痛饮几杯!” “对,处亮也当与院长痛饮几杯!” 请功酒跑去别人家蹭吃蹭喝,还说的如此理直气壮。 也只有程处默兄弟俩能干的出来。 李根闻言微笑着点点头,不过是多两双筷子而已。 午宴上,李根从处默和处亮口中得知,征东大军和征西大军的辉煌战果。 李渊和孔颖达都激动的浑身颤抖。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胜。 难怪长安城的欢呼和呐喊,一阵又一阵的传来。 “处默哥,你知道东西突厥,加在一起的土地有多大吗?” “七弟,俺听俺爹说,他俩加在一起,比咱们大唐的土地还要大呢。” 李根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道。 “是啊,比现如今大唐的土地还要辽阔,虽然多为苦寒之地,但也不乏水草肥沃之处。” “西突厥更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战略和经济地位不容小觑。” “眼下,我军大胜固然可喜可贺,可是未来如何治理和管辖,北方广袤的土地,也是一件破费脑筋的事情。” “蓝田侯可有良策?” 孔颖达不等程处默开口,自己便率先发问了。 做为李世民安排在李根身边,最接近李根的卧底。 孔颖达已经预感到,李根肯定心中有了打算。 “孔院长,上次晚辈曾经跟程伯伯,说起过一旦大胜以后,如何治理北方广袤大地,突人自治是缓和之策,同化才是最终的目的。” 李根的话,让孔颖达郑重的点点头。 “想要实现最终的目标,朝廷需要大量的文化教育人才,去普及和传递大唐的文化知识和理念。” “如此看来,现如今,科举考试改革,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捷径!” “哦,老夫愿闻其详!” “孔院长,自从大军出征后,晚辈便利用闲暇时间,写下这些。” “若是陛下能够采纳其中的一些建议,晚辈以为,大事可成也!” 李根走到桌子前,取下一沓纸张,递给了孔颖达。 “此事,老夫毕竟尽力而为之!” 孔颖达简单翻阅了几页,便深知,陛下十有八九,会全盘采纳。 下午授课完毕,孔颖达便直奔皇宫而去。 御书房里,李世民和孔颖达相对而坐。 仔细看完李根的建言以后,李世民瞬间龙颜大悦起来。 今日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同庆大军德胜。 高兴之余,做为大唐的扛把子,李世民心中更多的,在思索如何治理那片广袤的土地。 上次和程咬金前往庄园,李根所言的治理之法,李世民已经付诸实施,程咬金和李靖分别带着圣旨前往。 目的就是先实施,突人治突的政策。 首先稳定好当地局势,方为上策! “陛下,臣以为,大皇子,之所以接连推出唐数和拼音教学法,或许早就想到了有这么一天……” 听了孔颖达的话,李世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开口说道。 “仲达言之有理,朕也有此猜测。” “朕的大皇子,属实不简单啊。” “明日,朕便与百官商议此事,科举改革,朕以为势在必行!” 第二日,一大早,李世民神采奕奕的直奔显德殿而去。 显德殿里,百官们,人人红光满面。 胜利的喜悦,足以让人们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这一切,不过是才刚刚开始,程咬金和李靖大军,押解的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抵达长安城,将会达到一个高潮。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李世民正襟危坐,微笑着扫视群臣。 “众卿,昨夜,朕一夜未眠,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 李世民又一次,要将李根的功劳据为己有。 反正是自己儿子想出来的主意,老子拿来用用,也是天经地义之事。 “众卿,我军大胜固然可喜可贺,可是接下来如何让那片广袤土地,真正成为我大唐的土地?” “如何让那里的子民,真正成为我大唐的子民?” “众卿,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啊!” “一旦治理不当,造反随时都可能发生,若是如此,我们又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和财力,去再次讨伐。” “长此以往,朕的国库,即便是有再多的金银财宝,也经不起战争的消耗。”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一片安静。 李世民看着皱眉思索的文武百官,知道是时候,展现自己真正的计策了。 “众卿,朕一夜无眠,终于思得良策。” 李世民一挥手,内侍总管李德禄,将宣纸送上。 李根所有策略,全部被李世民重新抄录在宣纸上。 如此,才能更加确定无疑,这些策略,都是他李世民熬夜苦思冥想而来的。 “众卿,若想让北方广袤土地长治久安,朕以为,文化和思想灌输是关键。” “从少年做起,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学习唐数,学习汉字,学习我们的拼音教学法,学习我们大唐的文化思想,如此以来,多年以后,等这些娃娃和少年长大后,他们骨子里都会把自己做为一名唐人,做为一名大唐的子民……” “……” 李世民侃侃而谈,说到精彩处,神采飞扬,表情也叫一个精彩。 文武百官们,也是个个激动不已! 他们知道,陛下所言,绝对是一条可行之路。 一旦付诸实施,未来北方草原将会真正的融入大唐文化,而到时候,他们的后代子孙,自然也会以唐人自居! “陛下,臣有事要奏!” 李世民精彩的演讲,竟然被人打断。 这让李世民心里很是不爽。 当看到是,一脸激动之色的魏征时。 李世民开口询问道。 “玄成,有何事启奏?” “陛下,臣以为,您刚刚所言,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可是,如此下去,要派遣多少大唐的教员啊?” “如今,我大唐的教书先生,仍处于捉襟见肘之状。” “陛下,想法固然美好,可是实施起来,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啊!” 魏征的话,让文武百官们齐齐俯首点头,魏征此言可谓是一针见血。 李世民自然看到了百官们的反应。 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脸上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魏征这番话,说的太好了,正好给了李世民,继续展示自己真正才华的机会。 “玄成,所言甚有道理,可是,朕既然能想到解决之道,自然也就想到了,如何让这件事情顺利的开展下去。” “哦……” 魏征闻言,瞬间一愣,继而开始若有所思起来。 “众卿,刚刚玄成,说的很好,这件事情,朕的想法固然美好,可是实施起来,难度甚大。” “朕,岂能不知,这里面的难度。不过,朕已经有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朕以为,从今科科举开始,朕便要有所改变。” “而这个最重要的改变,便是从科举考试开始!” 呼! 呼! 呼! 群臣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有些人已经想到了些什么。 比如房相杜相等人,瞬间便猜测到了陛下所言何意。 就连魏征,也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 “陛下,您的意思是,今科科举录取人数,开始大幅度提升?” 听闻魏征的话,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玄成,提高录取人数只是其一,达到人尽可用,才是最终的目的。” “何谓人尽可用?就是每一位破格录取的科举考生,都是用一技之长之人,他们或专攻唐数,或汉字拼音擅长,或策论考试,有其独到见解之处。” “而这些人,都是大唐未来的希望,都是让整个北方彻底同化的根基所在!” “………” 群臣彻底被李世民的话给惊呆了。 难怪人家能够当上皇帝,这智商绝对甩他们一条朱雀大街。 而李世民的高光时刻还在继续。 “众卿,朕以为,从地方各州府开始,就要降低科举录取门槛。” “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和青年才俊,齐聚我大唐长安城。” “朕也知道,此举也许会让整个长安城人口剧增,客栈爆满,甚至是让许多考生找不到客栈居住。” “困难只是暂时的,这些问题,咱们可以再想办法,比如长安城周边空置的军营,或者长安城周边的百姓家也可以借宿吗。” “陛下,若是如此,贡院考场,根本就容不下这么多考生。” 魏征再一次,成功打断了李世民表演。 群臣闻言也是频频点头示意,确实如此,若是这么多考生齐聚长安城,即便是贡院考场挤爆,也塞不进去这么多考生。 “玄成,言之有理,对此,朕早就有了解决之道。” 李世民对于魏征,接二连三打断他的表演,并没有生气。 相反,魏征的疑问,更让李世民越发的从容起来。 “众卿,贡院考场,肯定容不下这么多考生,届时国子监也会做为考场。”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对于陛下这个决定深表赞同。 “若是贡院考场和国子监,还是容不下这么多考生的话,朕会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科举考试时间。” “务必让所有前来参加科举的考生,都能走进考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相应的,今科科举,吏部会工作量倍增,阅卷考官和考场考官的工作量也会大增,对此朕也有所准备,届时在座的每一位官员,都要做好巡视考场或批阅考卷的准备。” 李世民的话,让百官们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做为朝堂重臣,他们义无反顾的,服从陛下的管理和分配。 “今科科举考试,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朕决定,所有考生都必须考满三场考试。”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满堂皆惊。 这是一个他们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殊不知,这正是李根决策里面,李世民最为看重的决策。 “众卿,自从科举考试以来,每场考试都要张榜公示,此举不但让众考生压力倍增,也无形中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而贴经,诗赋和策论,之所以让所有考生参加,因为只有如此,方能最大可能的发掘人才。” “众卿,如今朝堂之上的马周,便是最好的例子,前年科举考试,马周便是第二场诗赋考试落榜,让朕差点失去一位人才啊!” “朕今科科举,不仅要连考三场,而且落榜考生还可以再考两场!最后两场是唐数和拼音字母考试。” “而最后两场考试合格者,就是朕心中,派往东西突厥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会成为第一批,在那片土地上,刻下大唐烙印的根基所在!” 显德殿里的文武百官,算是彻底听明白了。 原来陛下真的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解决之道。 一夜未眠,能想到如此良策。 那也只有陛下这脑子里,才有如此智慧。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短暂的安静以后,百官们齐声高呼起来。 文武百官们,能不激动的欢呼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