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内部实行变法改革到现在,国库早已充盈,朝廷自己的兵马也增加了不少,甚至不少官兵已经在辽南和西南的实战中,早已锤炼成了战斗素养与指挥能力不错的帝国骨干。 这里面,辽南是指的与建奴的作战。 而西南则是西南土司的叛乱。 话转回来。 正因为这样,对于大明的执政者们而言,也的确该将解决辽事提上日程。 而解决辽事不只是解决建奴。 如今的大明执政者们已经都有一个共识,即解决辽事除了解决建奴,还得解决已不服从朝廷管教的辽地将门。 所以,袁可立才说解决辽地将门,得先解决建奴。 天启等也没有异议。 于是,接下来,大明便开始有序地准备着收复沈阳与广宁两处要塞的会战。 天子直属的近卫军开始更多的抽调往辽南去,还有其他客军,如在四川的白杆兵,也都陆续增调去辽南。 打仗打的都是钱。 犹如一句话所言,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大明现在很富,所以,大明打这场会战也没用什么窍门,就只是大量增兵增炮。 在后方,兵部不停地从国库掏银子让工业司生产更多火器火炮。 工业司则拿着这些钱疯狂地扩大着生产规模,设培训学堂,设识字算数班,并以包吃住为诱饵,吸纳了大量流民来接受培训,做新的工人。 正好眼下关中大旱,许多关中流民因此都往京师流动,给了工业司充足的人力资源。 而且在实现计件制的情况下,大量技术工人除了睡觉吃饭和上厕所,几乎连轴转的不停地把一根根枪管炮管锻造出来。 于是,许多火器和火炮被生产了出来,基本上一个近卫军新兵一入伍,就能领到一把燧发铳,关键是在上战场时,还能换得新铳。 这还是在控制哑火率的情况下。 一个人口上亿的中央集权政体一旦有了充沛的财力,如果再加上内部刚刚进行了吏治整顿,且顶层统治者不烂不怂的话,所爆发出的战争能力,自然是惊人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