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大明美王宫-《重生朱棣之子》


    第(3/3)页

    实际上,抢劫是成本最低的买卖,不过沃洲土著打不过明军,只好乖乖与大明卫所军士进行贸易,换取各部落所需的衣服、菜刀、锄头、糖、盐、腌肉罐头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

    尤其是大明卫所冶炼打造出来的菜刀,虽然谈不上削铁如泥,却也十分锋利,比西金卫周边土著使用的铜制刀要好用太多。

    再有就是以咸鱼为主的腌肉陶制罐头,对土著的吸引力也特别大。

    自从永乐初期,大明朝廷正式对努尔干地区大举开拓之后,朱高煦就捣鼓出了用陶罐储存腌制品的罐头。

    这种高盐罐头,保质期能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之久,不仅能帮助卫所军士补充盐分,还能补充肉类蛋白,所以驻守在努尔干严寒之地的卫所军士靠着渔猎制罐头,开荒种地,逐渐发家致富。

    努尔干的鱼罐头更是通过海路,售卖到了大明江南地区。

    由此可知,西金卫的咸肉罐头对沃洲土著的吸引力有多么巨大。

    所以,徐珵与李俊集的勘探之行,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毕竟他们一路上不是烧杀抢掠,而是类似游山玩水一样的走走停停,且每到一处都会与当地部落进行简单的贸易。

    乾熙七年六月,徐、李二人返回西金卫,向朱瞻堂呈上了绘制的舆图,并在舆图上圈出了两个营建王城的备选地点。

    这两个地点,一个就是西金卫城,另一个是在西金卫城东北方向两百四十里处的东金千户所城(萨克拉门托)。

    西金卫城所在地最初没有名字,早期因驻守在这里的一个总旗军士无意中在河流浅滩里发现了金沙,于是郑和在这里设置了金沙千户所,归西雅卫管辖。

    不久后,金沙千户所的军士沿着金沙河(萨克拉门托河)向上游勘探的时候,在现在的东金千户所之地的金沙河上游浅滩里又发现了金沙。

    因此,郑和奏请朱棣,设置西金卫,治所就设在原金沙千户所城,并将原先的金沙千户所移到了现在的东金千户所之地,更名为东金千户所。

    徐珵之所以会选择东金千户所城,是因为他发现金沙河的整个流域将东金千户所城与西金卫城周边方圆四五百里地都涵盖了起来。

    据徐珵勘探,金沙河发源于西金卫北部的一座无名高山附近,全长有一千余里。

    该河自发源地流向西南,穿过西金卫旁边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北部,到下游与一条无名河汇合后不远,连同另一条无名河形成了金沙河三角洲,最终注入西金湾北部。

    而在整个金沙河流域之中,东金千户所城所在的位置,恰恰是遏制河流南北的交通要地。

    美王朱瞻堂并没有贸然做出决断,他知道营建王城是一件必定载入史册的大事,必须慎之又慎。

    为了一探究竟,朱瞻堂亲自在李俊集、徐珵的陪同下,带着数百护卫,沿着金沙河走了一遍。

    最后,他选择了在东金千户所城营建属于他的美王城与美王宫。

    于是,持续四年的美王国王城及美王宫营建工程在徐珵的主持下开始了。

    依洪武年间定下的规制,亲王王城高度达二丈九尺五寸,即接近十米高,护城河阔十五丈,深三丈,也就是宽度超过四十五米,深度有九米多。

    南京皇宫内有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这三大殿,王宫内也有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同样的三大殿。

    此外亲王宫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这和皇太子东宫的规制完全一样。

    至于王宫的大小,是以最早竣工的太原晋王府作为范本,即“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也就是东西宽约五百米,南北长约六百六十米,总面积约为后世故宫的百分之四十五。

    乾熙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经过一万五千余名工人(含土著九千)一年半时间的努力,美王宫的主体宫殿率先竣工。

    美王朱瞻堂从西金卫城搬进了王宫之中。

    而当年那位寂寂无名的吴县举子徐珵,已成为深得美王朱瞻堂倚重的心腹之臣!

    PS:最近经常加班,更新难以稳定,望大佬们多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