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工部派出七十多名官员,招募了三百多名勘测人员,分成三队,花了十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三份详细的规划书。 朱高煦看了规划书之后,发现要想在五年之内按期修建三条铁路,购置施工材料所需银圆合计超过了两千万,所需工人总数超过了十六万。 然而,不算内帑,大明自永乐二十年至乾熙七年之间,每年的财政收入约在一亿两千万银圆左右,其中关税约占六分之一,瓷茶盐糖等专营收入约占六分之一,铁银矿产等专营收入约占三分之一,商税与田赋、军屯子粒等其他收入约占三分之一。 两千万银圆虽然只占全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可如今朝廷近七年来的年平均支出高达一亿三千万银圆! 没错! 就是入不敷出! 这一亿三千万两之中,皇室俸禄与官员俸禄及各种补贴就有四千万两,朝廷对海外藩国的各种钱粮借贷有两千万两,各地驻军的军费开支也有两千万两,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修路修渠,以及常科书院、墨巧司等投入的开支有三千万以上,再加上赈治水旱等天灾开支,有时候国库不够,甚至需要朱高煦从内帑掏钱或从大明皇家银行贷款。 而且,户部、吏部、刑部、礼部、兵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皆反对同时开建三条铁路线。 他们的反对理由非常一致,即同时开工,朝廷的压力太大,可以每年修一条线,还可以积累修铁路的经验。 不过,这样一来,却与朱高煦的计划背道而驰。 按照朱高煦的打算,五年之内修好三条铁路,再下一个五年,将要同时开建十条铁路。 他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时间不等人! 到如今的乾熙七年,他朱高煦已经五十一岁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