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摒弃完美主义,不做心理上的“极端分子” 甘于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情绪自控力》

    在小学课堂上,老师一般都会问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有些学生会说想成为科学家,有些学生会说想成为政治家,还有些学生希望自己成为世界冠军。小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本身就有着童言无忌的意味,至于将来能否实现,并不会对他们当下的生活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相反,很多成年人在踏入社会后也为自己制定非常宏大的人生目标,这些目标或许是童年梦想的延续,也有可能是刚刚诞生的新想法。一旦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受挫,很多人就会情绪暴躁。或许在他们眼里,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根本不存在第三个选项。事实上,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完美主义的一种比较幼稚的表现。

    当然,任何对于成功的追逐都是无可非议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心态去追逐。有些人认为,要成功,就应该做轰轰烈烈的事情。从短期来看,他们的行为很鼓舞人心,但是如果没有超凡的毅力,这种人很容易就会陷入低迷。另外,有时候成功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就像每一朵花的盛开都要经过长期的孕育,每一个甜美的果实都要经过耕耘与培育一样,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经过长期的坚持,付出辛勤的劳动。简言之,成功也需要甘于平凡的心境。

    “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总指挥邓中翰在获得“2005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从平凡到逐渐取得一些成绩,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默默努力地工作,获得这些成绩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产业里面有影响力和推动力的一股力量,那时候才可以说我们多年的平凡工作积累的成绩实现了。”这虽然只是邓中翰个人的观点,但是也是很多成功人士整个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

    现在很多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总是心浮气躁,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当然也不会享受到“建功立业”的成就感。这种人一见到别人做出了成绩,就会因羡慕而嫉妒,进而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似乎自己没有成就,不是主观不努力,而是岗位不合适。但是,一旦领导将他们放到某个重要的岗位上,他们又会沾沾自喜,乐而忘忧,以至于整天在“一杯茶水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中消磨时光。至于人生的理想,奋斗的激情,进取的潜能,创造的才智,统统都在这种舒适安逸中消失殆尽,到头来,只能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可见,不珍惜工作岗位,实际上就是轻视平凡。苟且偷安敷衍人生,最终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

    吴斌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当修理工,技术能力超强,不过有一个毛病——喜欢抱怨。“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像这种抱怨的言论,吴斌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也正因为抱有这样的心理,吴斌每时每刻都窥视着经理的眼神与行动,只要一有机会,经理不在身边,他就偷奸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与吴斌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在工作中磨炼出来的精湛手艺,或加薪晋职,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或是独当一面,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新事业,唯有吴斌仍然在抱怨声中做着他讨厌的修理工。

    抱怨表面上是对现状的不满,貌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但如果自身不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变,那么这种抱怨就是在自欺欺人。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讲:完美是一种假象,平凡是一种错觉,完美的假象只会让人气馁,而平凡的错觉却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在充实中度过。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拥有敬业的精神,也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即使你的能力无人能比,如果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也一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这也就是说,卓越是上帝对敬业者的馈赠,而轻视工作必将收获平庸。

    成功是在平凡中累积和沉淀的。不能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平凡,吃亏的终将是自己。如果你一心想着一飞冲天,却不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最终只能做个“空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