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娱乐小白进化史》


    第(2/3)页

    “我估计很多人都以为我会拍南昌起义,不,这次我们拍别的。”

    一说到建军节,那自然是南昌起义。

    前世也拍过《建军大业》,找年轻演员来担纲主演没错,抹发胶是什么鬼?

    而且这种类型的电影,肖浅并不喜欢拍大众耳熟能详的题材,或者说他更喜欢发掘忽略的亮点。

    肖浅把剧本拿出来了。

    《大渡桥横铁索寒》

    没错,就是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之所以想到把这件壮举搬上大荧幕,其实还是受到前世看b站up主“沙盘上的战争”影响。

    那位up主只通过简单的沙盘图示,就将历史上的战例讲的精彩无比,也间接地增加了观众们对于历史细节的了解。

    正是通过这些视频,肖浅也发现了战争电影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该如何修补。

    战争电影一直以来存在什么问题呢?

    就是没法拍摄大场面。

    可能有人不服,《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珍珠港》、《中途岛》,哪个场面不大?

    对不起,真的不大。

    为什么不大呢?

    这是因为电影镜头限制导致的。

    电影镜头呈现出来的,是固定视角的单一画面。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能够看到的范围、展现出来的内容是有限的。

    一个人的视野能看多远?能覆盖多大的面积?

    显然很有限。

    上述的战争大片里所呈现的那些热血沸腾的战斗场景,看起来精彩绝伦,可实际上在当时所处的战场上,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就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里的诺曼底登陆,百万盟军该是多么浩大的场面?

    真的要拍,别不说,想要一镜到底的话,起码从这头拍到那头能拍一天。

    一部电影最多才两个小时,一个场面就要拍一天,观众们还活不活了?

    这就是实际问题。

    历史上的知名战役,数十万、数百万的军队在无比广阔的区域里展开,只通过一个摄像机镜头,怎么可能全部囊括进来?

    于是,战争电影就另辟蹊径,选择了从小人物的视角去讲故事。

    前面提到的这些电影,其中的主角们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军人,要么是士兵,要么是士官,元帅、将军、统帅什么的,几乎很少出现在电影中。

    为什么呢?

    小人物的辐射范围就只有身边的一点点,这样就能够控制好镜头。而大人物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全局,电影镜头里很难表现。

    以淮海战役为例。

    如果电影里出现了双方指挥层面的军事部署,什么双堆集啊、陈官庄啊等等,你问问观众,知道这些地方在哪儿吗?
    第(2/3)页